一、专业误解
1.“表演”就是演,就是做戏,就是虚假。
2.表演需要的“解放天性”,认为就是性的解放。
3.认为“真、善、美只是角色的需要。
4.表演考试只考表演
许多人把表演专业想得过分简单或者过分复杂。
真正的表演,它是一门研究人的学科。中国表演业界普遍属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验派”。讲究“真听、真看、真感受”,杜绝“虚假”与“刻意而为”。
然而解放天性的后半句却很多人不清楚-----“解放天性、去伪留真”。我们只是需要你回到“人之初性本善”,需要你的“童心未泯”,需要你的“自然大度”。
“真、善、美”, 是应该从我们自身本身散发出来的能量!
表演考试 声乐、形体、台词、表演 四门不会少。
声乐:考的是学生的音乐感受,声音条件(声乐曲目)。
台词:考的是语言基本与口齿表达,情感运用(台词朗诵)。
形体:考的是肢体协调与肢体表达(武术、舞蹈、健美操)。
表演: 声,台,形三点构成了一个支架,支架上的那块面板就是表演。表演考试即综合了其他三大专业内容(声、台、形),还将单独测试学生的思维逻辑,对于人塑造的形象感、生活感、节奏感、情绪控制、适应与交流等等等一个表演学生该具备的基本元素(即兴小品)
二、个人主义
艺考竞争残酷,每一个通过名额都十分宝贵,孩子们很容易产生“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念头。包括在学习过程中,也总是抱着一种把别人比下去的想法。
其实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你的表演考试路就会走得不那么顺利。
各大学校的招生考试,表演的都是集体小品作为考试项目,测验学生的即兴反应能力、交流与适应能力等等…每一个角色的每一次动作都会在考试进行过程中对其他考生有相应的反应刺激。你一个人我行我素为了表现自己,把其他考生之置于不顾,把小品结构置之不顾,只会产生如下效果:
老师能看出你的自私。
其他人都没法继续表演下去,集体小品你一个人怎么演?
如果集体小品连一个完整的结构都没有,老师又如何可以打出高分呢?
在艺考学习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树立团队学习法。1+1应该是大于等于2的哦。
2013年重庆大学在湖南招生,复试的**组考生,在被重大录取后,发现被录取的几人居然都是复试**组的考生。因为优秀的团队合作,他们一起步入了大学殿堂。
而在大学,表演班永远是全校团结的班级!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